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故事

  Q:塞罕坝在哪?

  A:在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,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,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。

  Q:塞罕坝有什么故事呢?

  A:且听且看。

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故事

  迷人景色

  早在清康熙1681年平定“三藩之乱”后,看中了这块水草丰沛、森林茂密、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。其实,早在辽金时期塞罕坝就被称为“千里松林”。

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故事

  马场

  然而随着清王朝历史不断推移,加上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,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开放塞罕坝地区,允许垦田放牧,森林随之被破坏。后又遭遇日本人的掠夺性采伐和山火,到了解放初期山林荡然无存。昔日“猎士五更行”“千骑列云涯”的壮观场面已不复存在。

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故事

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故事

  Q:可现在塞罕坝仍然是一片林海啊?

  A:这就是建国后的故事了。

  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漠后,展现出了飞鸟无栖树,黄沙遮天日”的荒凉景象。在这里形成的沙尘暴一昼夜就可以到达北京城!严重威胁了首都和周边地区生态安全。

  就这样在上世纪50年代,原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的坝上地区建立大型国营林场,来改变当地荒漠环境。

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故事

  就在1961年,工作人员在坝上考察几天后,在塞罕坝找到了一颗生长的大红松树,因此林场选址在塞罕坝。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成立。

  困难超乎想象。这里冬季漫长,海拔在1500左右,寒温带大陆性气候表现较特殊,极端气温可达零下40多度,无霜期不到七十天。

  最早的一批塞罕坝人中还有很多大专,他们没有被困难打到,反而根据根据当地地势改良树苗,摸索出了培育“大胡子、矮胖子”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,改进了传统的遮荫育苗法。

  他们能吃苦,甚至有了“爬山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”这样的话。在高原窝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。面对一片一片稚嫩的绿色,职工们留下的是自己青春,换来的是造福万代绿色。他们是伟大的。

  后来,塞罕坝造林全面开始。由春季造林发展到春秋两季,从而发展出濯濯童山逐渐披绿的景象。

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故事

  伟大的塞罕坝人

  经三代塞罕坝人的几十年辛勤劳作,他们造成了世界最大人工林,使当地森林覆盖率达到惊人的80%。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,每年为华北地区涵养水源2.74亿立方米。为京津地区生态保障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塞罕坝林场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提现。林场优秀的生态环境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,年社会总收入达6亿多元。

  Q: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!

  A:那可是当然。

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故事

  迷人秋景

  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,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——“地球卫士奖”。

  2002年,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“国家AAAAA级旅游区”。

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故事

  北国风光

  如有错误,欢迎理性指出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宅妹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zhaimei.wang/259295.html

(0)
上一篇 02/11/2023 20:10
下一篇 02/11/2023 20:12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