萨沙历史上的今天。
作者:萨沙
本文章为萨沙原创,谢绝任何媒体转载
鸦片战争的清军是输于武器落后吗?1840年6月22日:英军总司令,全权代表乔治·义律宣布自6月28日起封锁珠江口,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。

这不能一概而论,要看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。
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,双方的武器开始存在较大的差距。
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,满清和英军的火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,大体属于同类火炮,是我们熟悉的红夷大炮。这是一种前装滑膛炮,是明代后期学习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火炮,一直沿用到1840年。

当时英国科技比较先进,火炮的射程较远、威力较大、重量较轻、精度较高,终归只是“较”而已。
只要使用得法,满清的红夷大炮,还是可以同英军火炮对抗的。

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代,武器技术又有很大提升,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火炮。
在战争之前,满清所有的火炮都是前装滑膛炮。
僧格林沁为了增强大沽炮台,不惜代价购买和铸造新式火炮。他购买的先进火炮,也仍然是前装滑膛炮。
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二次大沽炮台战役中,僧格林沁巧妙利用战术,伏击了英法联军舰队,将其重创。

1年后英法联军卷土重来,从北塘登陆,迂回从陆地发动对炮台的攻势。
僧格林沁感到了危险,调动6000名蒙古骑兵发动猛攻,试图将洋人赶下海。

此时2000英法联军,则使用了比较先进的阿姆斯特朗炮。阿姆斯特朗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后装线膛炮。这是一种先进的火炮,从后膛装填弹药,发射开花弹。这种炮弹重达5.5公斤,装药1公斤,炮弹爆炸时会迸射很多弹片,造成面杀伤。
阿姆斯特朗炮的特点是炮击精度高,射程远,威力巨大,爆炸半径可能达到30米,射程至少可以维持1000多米。

此时的阿姆斯特朗炮有一些缺点,主要是穿甲能力大大下降,不适合作为舰炮。
不过,作为英军的陆战野炮,阿姆斯特朗炮还是完全合格的。

虽然英军参战的阿姆斯特朗炮的数量不多,但威力惊人。在这种火炮的轰击下,密集冲锋的蒙古骑兵伤亡很大,严重挫伤了士气。
在炮击下伤亡不轻的骑兵,又在较近距离遭到洋人步兵连续射击,根本就冲不过去,只能溃败下去。
而清军落后的滑膛炮,已经完全不是对手。
阿姆斯特朗炮的射程可以达到3000米,有效射程为2000米。清军滑膛炮平均有效射程不到1000米,完全被阿姆斯特朗炮压制。

法国人回忆攻打大沽炮台的作战:我带着一部分士兵在河堤上行进?一直走到距炮台1000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。前一天夜里走如来在炮台下露营的清军骑兵发现我们靠近,看到我已经命人架好大炮随时准备发射,他们迅速跑回炮台。我命炮兵朝炮台发射了几颗炮弹,想看看清军骑兵回击的炮弹从哪里也想知道他们射击的命中率如何。我对结果非常满意。从炮台里打出来回击我们的圆炮弹几乎没对我们的士兵造成困扰。只是有几枚炮弹落到了队伍附近。

英军的回忆就更直接:中国人还是老样子。他们的炮弹不比之前准确多少。我军几乎所有的伤亡都发生在登云梯的时候。我昨天去了医院,了解到没有几个人是被敌人的球形炮弹击中的。我军投入战斗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军力,所以我对我们出征队伍过于庞大的判断没有受到丝毫挑战。
还有英军这么回忆:死亡的中国人躺在炮的旁边,其中一些人已经被可怕地撕裂。堡垒没有为这些鞑靼炮手提供多少的保护。面对我们阿姆斯特朗大炮倾倒的毁灭性炮火,他们能撑这么久真是令人惊讶。但是,我观察到,多数情况下,这些不幸的生灵的腿是和炮绑在一起的。

对于清军战斗力的虚弱,英法联军都很清楚。
法军回忆:有一小部分中国士兵在我们攻下炮台时没有来得及逃跑,他们聚集在一个角落里一动不动。一堆武器扔在他们的跟前。上帝啊,这都是些什么武器啊!一些形状古怪老旧、使用麻烦的火绳枪、曲柄枪,大部分火力非常微弱,枪身漆了红色;还有弓、弩,一些长矛,一些质量差劲的刀剑。我们纳闷,就用这些工具,他们怎么也会给我们造成了伤亡。原因倒不在于他们的武器对我们来说有杀伤力,而是在于他们那种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。他们如同在古代的围攻一样,用手推翻我们海军正在爬的梯子。他们拿枪支、炮弹、我们发射的炮弹碎片、石头来砸我们的士兵。
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,清军的武器同洋人有了代差,即便很英勇也不容易改变战局。
不过,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则不同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宅妹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zhaimei.wang/260051.html